• 人才引进
  • 图书馆
  • 信息公开
  • 邮箱系统
  • 校园缴费
  • 智慧校园
  • English

老网站数据

方舒长篇历史小说《大崩溃》作品研讨会举行(图)

校对: 责编: 终审: 时间:2008-05-14 阅读:

方舒长篇历史小说《大崩溃》研讨会现场 毛森 摄

中南在线讯 5月13日下午,由学生方舒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《大崩溃》一书的研讨会在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举行,著名作家、武汉市作协主席董宏猷,《芳草》杂志执行主编钱鹏喜,湖北省作协创联部主任高晓晖,青年学者、文学评论家鲍风,武汉市文联原党组副书记陈复荣等参加。

方舒是中南分校文法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大三学生。他通过查阅大量历史资料,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了60余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《大崩溃》,并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。小说前后跨度60年,取材于南北朝后期的历史,力图展示出那个时代的全貌,包括战争、信仰、制度、生活和风俗等。

“初读这部小说,感觉很老道,行文流畅、统一。起初还以为是一位年龄在30岁以上的作家的作品。没想到,竟然是一位20来岁的在校大学生”,董宏猷说。钱鹏喜认为,爱好文学是爱好生活的表现,在文学边缘化的今天,方舒能写出60余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,反映了他对文学的热爱,对生活的热爱。高晓晖认为,创作历史小说,就像“戴着脚镣跳舞”,方舒能把历史的线条梳理清楚,就非常难。鲍风说,作为一名80后的作者,方舒的这部小说具有“娱乐化”写作的特征,这有利于增加小说的趣味性和可读性。《读者》杂志签约作家刘晓航说,“方舒敢于驾驭大体裁的胆量,让为师者感到汗颜”。

在肯定方舒《大崩溃》这部小说成绩的同时,与会人员也向方舒提出了一些建议。董宏猷说“评价一部小说不在于字数,而在于节制,要能收能缩”,“历史小说需要对标题进行文学化处理,不能拘泥于历史事实,也不能仅把历史事件作为标题。否则,容易让人觉得是一部历史纪实小说。文学化处理就是要突出鲜活的历史和人物。”陈复荣建言,一个好的作家也是一个好的思想家,方舒真正要成为大家还要多学习、多积累,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。

中南分校校领导方思清、吴开胜、孙利生、万维新及文法学院、有关处室等方面的负责人参加研讨会。党委书记方思清代表学校致欢迎词。研讨会由文法学院副院长刘红副教授主持。(完)

老网站数据

CopyRight © 武昌理工学院 版权所有

技术支持:武昌理工学院网络中心    鄂ICP备11008201号-1    鄂公网安备 42011502000109号